题目
A.孟德尔所提出的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第1题
A.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豆荚是一对相对性状
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
D.萨顿运用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题
假说- 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
A.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两大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 |
第3题
假说- 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
A.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两大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 |
第4题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D.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第5题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第6题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较近1∶2∶1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第7题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第8题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2∶1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第9题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C.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D.在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第10题
A.孟德尔所提出的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rdquo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