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教室
B.操场
C.礼堂
更多“校长先生坐在()的正中间给孩子们讲起他外国旅行的故事”相关的问题
第4题
第5题
试分析:
(1)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小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说说陶行知关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思想。
第7题
A.物质条件足够好也可以成为大学的名片。
B.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兴办大学是极为重要的。
C.北大、清华招生的“掐尖战”违背“大师”之谓,枉为“大学”。
D.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无可复制的办学风格。
第8题
第9题
材料: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问题:
请运用新课改的教育观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14分)
第10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戴维斯先生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名小学校长,某日傍晚他爬上校舍屋顶,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因为他此前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在几个月内读完一万本书,我就以任由你们处置作奖励。”学生们提前完成了读书任务,他们选择的奖励是让戴维斯校长在屋顶住一个晚上。对这件事,戴维斯校长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不仅换来的是学生读完一万本书,大大地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学生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榜样,比说教更有实效。
(1)戴维斯校长主要采用了哪种德育方法?它主要包括哪几种具体方式?
(2)这种德育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3)运用这种方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11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