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诸侯,古代封国的国君的统称。后成为地方大员的敬称
B.太常,官职称谓,后称太常卿,主要掌管国家祭祀、礼仪
C.乙巳,古代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
D.帝乡,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归去来兮辞》文中帝乡不可期是指皇帝住的京城
第2题
A.下列对句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予 出官 二年 ” 中的 “ 出官 ” 指的是地方官外调。
C.“ 名属 教坊 第一部 ” 中的 “ 教坊 ” 是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D.“ 江州司马 青衫 湿 ” 中的 “ 青衫 ” 为黑色单衣 ,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第3题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激愤
C.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为医生
D.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第4题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第5题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如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即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
第6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
B.“授”“进”“起”“署”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C.“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指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
第7题
A.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第8题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出、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第9题
A.“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
C.缙绅,愿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D.“调”“徙”“改”“转”等表示官职调动,其中“行”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第10题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还有致事、视事、乞骸骨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第11题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