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公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公平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和机会
D.公平就是处事合情合理,不偏祖任何一方
第1题
A.公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谐
B.公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公平就是处事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D.公平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和机会
第2题
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第3题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说揭示何种观念?()
A避战
B速战
C慎战
D好战
第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第7题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8题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C.《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9题
第10题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