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J型曲线
C.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S型曲线
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第2题
A.在不利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B.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C.在自然界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不存在J型曲线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第3题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第4题
A.调查植物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
B.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间竞争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第5题
A.种群密度的大小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变化趋势
B.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C.草原中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树林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反馈调节既存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第6题
A.种群特征可以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但密度和分布型是种群所特有的
B.毎年每1000人中出生了20人死亡了10人,其出生率为1%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大
D.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第7题
A.1950年前后,马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马鹿种群在恢复过程中,种内斗争逐渐加剧
C.捕猎前与捕猎行为停止后,马鹿种群的K值基本不变
D.马鹿种群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第8题
A.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
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
C.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内外环境压力加速种群的进化
D.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共同影响着种群密度
第9题
A.适当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B.种植芦苇有利于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C.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森林中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第11题
A.某些对污染物没有指示价值的生物种类出现或消失
B.群落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在持续增加
C.水体中自养-异样程度发生变化
D.组成群落的个别种群成为优势种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