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高官、藩王、豪强,秩六百石;西汉后期,刺史逐渐有了固定治所和属吏;东汉中后期,改刺史为州牧,总领州郡赋政,秩二千石。这一演变()
A.增强了监察效能
B.保障了官员廉洁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埋下了割据隐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
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州部,每一州部设一刺史,起初秩级只有六百石,但位卑权重,监察的对象是二千石的郡守。监察范围和标准,称为“______”。其中,除第一条针对的是豪强,其余五条都是针对郡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将地方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代天子巡查郡国。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王公大臣的权力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打击地方豪强和游侠等社会势力
D.监察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设置刺史
D.盐铁官营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察举规定有六项范围,主要针对()。
A.中央官
B.地方豪强
C.郡守
D.及其地方豪强、郡守的子弟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汉武帝向地方派遣刺史主要是为了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对豪强和富商的影响有限。()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