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周恩来出席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访问印度
D.不结盟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朝鲜停战谈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非合作论坛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一)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周恩来第一次提出这一原则是在()。
A.1 9 5 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 9 5 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 9 5 4年日内瓦会议上
D.1 9 5 5年万隆会议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学说发表在()
A1972年中美会谈中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2年中日会谈中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社群容易产生人类两个底层的社交述求:立异、求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汇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87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干部人事制度,靠任命而不是靠考试竞争来选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实行干部退休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创造文字不是人类的共通能力,中国的汉字是受到西方古文字的影响而发展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我国古代的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即雀盲症,又叫夜盲症,据他分析,穷人得这种病而富人不得这种病可能是穷人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病,果然有效。孙思邈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