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丧服是居丧的衣服。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不相同。丧服分为五等级,也称五服
B.守丧的五服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皆用熟麻制布制作,大功、小功、缌麻则逐次变为稍生的细麻布制作。由斩衰到缌麻,生者与死者的关系逐渐疏远
C.五服也指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古人也将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这五代血亲关系称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为五服,而这与守丧的五服是存在关联的
D.从古代丧服中可看出重男轻女、重嫡轻庶的特点。妻为夫居丧三年,夫为妻服丧只有两年。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来改为服丧一年
第1题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古代王后死了亦称崩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第2题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第3题
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爵位高于秦伯
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用于称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
D.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古人尊对卑称字,平辈之间常相互称名
第4题
A.处士,古时候特指为皇帝处理事务的人
B.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的人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C.御史,战国时是国君的侍从史官,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行省,即中书省,中国元代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
第5题
A.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卧具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干支纪年
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第6题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第7题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第8题
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第9题
A.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还有长短句、诗余等,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C.句读,古时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第11题
A.署,暂任、代理官职之意,文言中权、摄、行、除等字都有相同意思
B.勤王,多指君王统治受到威胁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C.钤辖,宋代军职名,以职权、官资、驻地的不同区分为若干等类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队及行政长官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