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试卷> 学历类> 统招专升本> 教育理论> 2020年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来源: 上学吧统招专升本题库发布时间:2022-09-30

统招专升本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招生标准选拔性考试,考试选拔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专科)应届毕业生。各省普通专升本政策稍有不同,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厅公布的政策为主。专升本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考试科目和专业课考试科目,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备考。上学吧统招专升本题库针对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高效率备考。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中国出现学校教育形态的朝代是()

A.夏

B.商

C.周

D.秦

2、以雄辩与问答法闻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3、明确了我国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师生关系理论中的“双主体论”是指()

A.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B.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C.教师与学生互相主导

D.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5、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属于()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6、提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智力三元论的学者是()

A.加德纳

B.桑代克

C.斯腾伯格

D.巴甫洛夫

7、早期神经科学研究有个误区,认为人类仅利用了大脑潜能的()

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8、提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的学者是()

A.杜威

B.皮亚杰

C.陈鹤琴

D.林崇德

9、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被称为()

A.道德两难

B.道德困境

C.道德冲突

D.道德矛盾

10、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根据教学规律进行的自我独立管理是()

A.柔性管理

B.校本管理

C.特殊管理

D.人文管理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____。

2、美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和____的能力。

3、唐代韩愈在《____》里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____》。

5、学习的心理条件包括智力因素与____。

6、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称之为____。

7、根据评价目的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奖惩性评价和____。

8、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结果的提前规划是____。

9、____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

10、____是指个体享有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3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正规教育

2、世界观

3、师生关系

4、技能

5、讲授法

四、辨析题 每小题7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2、简述教学提问的原则。

3、简述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4、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5、简述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六、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论述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论述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的教学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3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小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的父母认为,自己当年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没有什么特长和才艺,现在学校提倡素质教育,因此给小明报了钢琴、绘画、游泳、街舞、编程等十几个兴趣班,希望能够提高小明的综合素质。小明每天的日程安排非常满,缺少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课堂学习变得无精打采。而且学习项目过多,每一样都学不好,无法达到父母心目中优秀孩子的标准,使他产生了巨大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CDC 6~10 CBDA

【二、填空题】

1 继续教育 2 创造美 3 师说 4 劝学或劝学篇 5 非智力因素

6~10点击安装“APP”查看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

1 正规教育,也称为正式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2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观点体系。 3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4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经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5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四、辨析题】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而学校德育包括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因此,私德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培养。

【五、简答题】

1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①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②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学习中的人:①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②学生是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③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3)学生是独立的人: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②学生是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综上所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2 (1)激发兴趣原则。(2)启发性原则。(3)难度适宜的原则。(4)面向全体的原则。 3 (1)诊断功能。(2)调节功能。(3)激励功能。(4)教育功能。 4 (1)班级教学管理。(2)班级德育管理。(3)班级体育卫生管理与课外活动管理。(4)班级生活指导。 5 (1)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社会生活素质,使之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教育还能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3)教育还可以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形成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和行为。

【六、论述题】

1 (1)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利用学生档案袋记录、评价学生成长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2 (1)动机原则。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2)结构原则。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3)程序原则。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都可能会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话,教师需要随时准备修正或改变教学序列。(4)强化原则。即让学生适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但需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提供太多的强化,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另外,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七、案例分析题】

1 (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案例中,小明的父母给小明报了很多兴趣班,实则是为了让小明能够全面发展。(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体差异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案例中,小明的父母给小明安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明自身的情况,以致小明精疲力尽,无精打采。(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综合国力竞争基础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

上学吧找答案 APP
随时随地搜题刷题学习课程
找答案微信小程序
免下载,即可体验强大的搜题神器
小程序
上学吧找答案
APP下载
上学吧题库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