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招生标准选拔性考试,考试选拔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专科)应届毕业生。各省普通专升本政策稍有不同,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厅公布的政策为主。专升本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考试科目和专业课考试科目,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备考。上学吧统招专升本题库针对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高效率备考。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礼记》
B.《中庸》
C.《春秋》
D.《学记》
2、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3、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丹尼森
B.贝克尔
C.布劳格
D.舒尔茨
4、我国对部分农村地区实行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为困难家庭寄宿学生提供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始于()
A.1997年
B.2001年
C.2005年
D.2008年
5、西方三大课程流派是()
A.活动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潜在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C.人文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人文主义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潜在课程论
6、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
A.相互促进关系
B.授受关系
C.平等关系
D.等级关系
7、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所划分的三种个体道德判断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B.初级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
C.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
D.不成熟反应试验性反应成熟性反应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
A.成长=经验+反思
B.成长=经验+行动
C.成长=训练+反思
D.成长=行动+反思
9、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布卢姆等人所提出的三大目标领域是()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态度领域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评价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D.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0、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三元论
B.智力发展论
C.多元智能理论
D.智力融合论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的基本途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____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3、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持久的促进和保障。
4、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____。
5、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体现了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这一核心精神。
6、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____的专制型师生关系。
7、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____三个基本领域。
8、瓦·根舍因倡导的教学理论是____。
9、罗杰斯认为,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态度品质,即真诚、接受和____。
10、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3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全民教育
2、学科中心课程论
3、道德
4、教学
5、学习迁移
四、辨析题 每小题7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专业知识的发展。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当代世界教育的基本特征。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3、简述我国课外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4、简述学习的心理条件。
5、简述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六、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论述学生文化的基本成因。
2、论述教师管理工作中运用动机激励方法的基本要求。
七、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3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王老师正在给初一(5)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近一半的同学动作不达标。就在王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都拥上前去围观。王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正趴在地上用手不停地戳一只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刘某吗?体育课上他从来就没有老实过。王老师正要发火,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于是,王老师顺势引导学生—— “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开始认真观察起来。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张某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王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王老师又问。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起跳、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的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声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请运用教学指导策略分析这个案例,并阐明教学指导策略运用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DBC 6~10 BAAB
【二、填空题】
1 社会生活经验 2 民主主义 3 民办教育促进法 4 斯宾塞 5 儿童权利公约
6~10点击安装“APP”查看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
1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2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3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4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和辅助行为两大类别,教师的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等;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5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学习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也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迁移。
【四、辨析题】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意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一方面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累积、重组和更新;专业才能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娴熟及教学能力的形成、提高;专业情意的发展,即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适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五、简答题】
1 (1)规模迅速增长。(2)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3)内涵逐渐扩大。(4)不平等严重存在。 2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3)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 (1)教学过程的实践性。(2)教学形式的灵活性。(3)教学主体的创造性。 4 (1)志向要远大。(2)注意要集中。(3)兴趣要稳定。(4)情感要热烈。(5)意志要坚强。 5 (1)有较高的效度。(2)有较高的信度。(3)有较高的代表性。(4)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鉴别力。(5)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论述题】
1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如超常学生和残障学生),在其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3)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应也就随之各异。例如,在教师为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他们就会形成一些与之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师生互动模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气氛和不同的行为方式。(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难免深深打上所属家庭的烙印,他们是带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走进学校的,并且会在学校中或维持、强化这种特征,或经由群体间的交互作用改变、调整这种特征。(5)社区的影响。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他带到学校中来。(6)学校外部各文化形态的影响。学校外部除社区文化之外,还受着其他一些文化形态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法拉克斯在探讨社会变迁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种族隔离、反歧视、反越战运动等,其中蕴含着一种新的青年文化,这种文化是与既定的文化相对抗的。他认为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过快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失调,新的科技发展与固有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产生价值体系的混乱,使许多青年产生认同上的危机,也就是无法确定生命的意义,无法接受上一代所赋予的成人的生活意义及行为规范。在青年人对社会文化不满且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了青年亚文化。此外,大众传播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学生从中所接受的流行文化等内容,会成为其文化中的显要特征。 2 (1)目标设置与满足需要相结合。目标是人的努力方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实验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于非目的性的行为。目标设置必须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结合,只有符合教师合理需要的目标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活动的动机。(2)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从表现形式看,激励因素可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两种。外在激励是指人们努力去获取存在于他们行为过程之外的外在目标。常用的外在激励方式有赞许、奖励、晋职等。内在激励是指自身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其表现方式有荣誉感、责任感、成就感、认同感、义务感、良心感等。在教师管理实践中,在正确方向指引下,把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和方式来组织、调节教师管理活动实现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精神激励则是满足教师情感、发展、成就等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这两种激励是教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教师管理中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根据人的需要系统层次结构的特点,更应重视精神激励的方法的运用。(4)教师的受管与参管相结合。参与管理也是教师激励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参与学校目标、计划的制订,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体现了管理民主原则,能够满足教师的自尊需要,从而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和态度,产生一种内在的行为动机和驱动力。
【七、案例分析题】
1 (1)教学指导是指教师想方设法传授知识与技能、解答学生疑问与困惑,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案例中王老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指导策略是练习指导。王老师利用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青蛙”事件,通过讲解与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青蛙跳跃动作与立定跳远动作的相似性,有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努力练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教学指导策略运用的原则:①启发思维原则。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考。②因势利导原则。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状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走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③循循善诱原则。不论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还是知识的逻辑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指导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④过程互动原则。虽然教学指导的主体是教师,但教学指导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应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