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我们这里的自考专业课包含了各专业的专业课试题。如会计专业中的《高级财务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等。专业课想到公共课来说,难度更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通过考试,我们上学吧自考题库将该考试近10年的历年真题进行了收集和解答,如果您能坚持刷题学习,通过考试不难。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解放战争时期,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首先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是()
A.《晋绥日报》
B.《新华日报》
C.《人民日报》
D.《解放日报》
2、1953年3月,新华社明确提出的总任务是()
A.纯洁语言文字
B.成为消息总汇
C.主办系列报刊
D.调整组织机构
3、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宣告改版,发表了阐述改版目的与重点的重要社论()
A.《致读者》
B.《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为什么要整风》
D.《全党必须认真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领域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的长期性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大鸣、大放、大民主
C.正面宣传为主
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5、1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会长为邓拓的新闻界组织是()
A.中国新闻学研究会
B.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C.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D.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6、1957年四五月间,被新闻界认为官员不尊重记者的一个典型案例是()
A.反右倾
B.杂文事件
C.三家村事件
D.左叶事件
7、1960年底到1961年初,为克服“大跃进”宣传报道中的问题,党中央号召新闻工作者要()
A.开展学术与思想文化批判
B.全党办报
C.树立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
D.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8、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地方电台实行军事管制,要求全部转播()
A.北京电台节目
B.上海电台节目
C.中央电台节目
D.广州电台节目
9、1980年7月,率先披露了“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工人日报》
C.《工人日报》《人民日报》
D.《文汇报》《经济日报》
10、20世纪80年代,集中报道了“关广梅现象”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经济日报》
C.《辽宁日报》
D.《浙江日报》
11、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复刊最早的报纸是()
A.《天天日报》
B.《成报》
C.《明报》
D.《新报》
12、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媒介是()
A.邸报
B.进奏院状报
C.皇帝的诏书
D.京报
1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是()
A.《蜜蜂华报》
B.《广州纪录报》
C.《香港纪录报》
D.《中国丛报》
14、近代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进行办报实践的国人,应首推()
A.林则徐
B.王韬
C.康有为
D.梁启超
15、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且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强学报》
B.《知新报》
C.《湘学报》
D.《湘报》
16、认为报纸是“民史”“国口”的近代报刊思想家是()
A.郑观应
B.谭嗣同
C.唐才常
D.郑贯公
17、辛亥革命时期,由陈独秀主编的影响较大的白话报刊是()
A.《中国白话报》
B.《杭州白活报》
C.《安徽俗话报》
D.《社会日报》
18、被誉为“革命军总枢纽”的同盟会言论机关是()
A.《民报》
B.《神州日报》
C.《天铎报》
D.《中国日报》
19、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出现短暂的繁荣景象,掀起出版热潮的是()
A.妇女报刊
B.报纸副刊
C.政党报刊
D.画报
20、梁启超撰写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刊登在()
A.《民国日报》
B.《中华新报》
C.《国风日报》
D.《大中华》
21、袁世凯称帝期间,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的报纸是()
A.《国权报》
B.《金刚报
C.《亚细亚日报》
D.《国民新报》
22、民国初年,被称为报界“怪杰”的名记者是()
A.范长江
B.张季鸾
C.刘少少
D.英敛之
23、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担任了国内一家报纸的特约通讯员,为其撰写海外通信,这家报纸是()
A.《大公报》
B.《时事新报》
C.《益世报》
D.《新闻报》
24、中共“四大”认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的政治机关报是()
A.《向导》
B.《新青年》
C.《前锋》
D.《布尔塞维克》
25、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的第一任主编是()
A.陈独秀
B.蔡和森
C.毛泽东
D.瞿秋白
26、创办于1923年1月的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
A.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B.哈尔滨广播电台
C.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D.北京燕声广播电台
27、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报学系,时任系主任的是()
A.戈公振
B.陈布雷
C.徐宝璜
D.毕德生
28、1935年,成舍我创办的、当时销路最好的抗日救亡小型报是()
A.《立报》
B.《大众生活》
C.《世界日报》
D.《益世报》
29、1937年8月,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的机关报是()
A.《抗战》三日刊
B.《文化战线》
C.《救亡日报》
D.《全民抗战》
30、1937年9月,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的是()
A.《解放》
B.《新中华报》
C.《中国青年》
D.《边区群众报》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主要新闻观点有()
A.设新闻馆
B.准卖新闻篇
C.兴新闻官
D.只须实写
E.制定报律
2、1920秋,联合向美、英、法、德、俄等五国派出特派员的报纸是()
A.《晨报》
B.《京报》
C.《东方杂志》
D.《民国日报》
E.《时事新报》
3、1921年到1922年间,西方新闻界来华访问的知名人士有()
A.英国《泰晤士报》社长北岩
B.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
C.美国新闻出版界协会会长格拉士
D.《纽约时报》名记者麦高森
E.美联社社长诺伊斯
4、下列新闻报道,属于反映新中国诞生的优秀新闻作品有()
A.《开国大典》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D.《东方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E.《谁是最可爱的人》
5、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后,在报刊上展开的对文化领域的系列批判主要有()
A.对鬼戏《李慧娘》的批判
B.对《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电影的批判
C.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D.对《舞台姐妹》《林家铺子》等电影的批判
E.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5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进奏院状
2、时务文体
3、新记《大公报》
4、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5、“正面宣传为主”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3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2、简述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
3、简述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对党报新闻理论的贡献
五、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2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如何认识评价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2、试述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AAB 6~10 DDCCB
11~30点击安装“自考题库APP”查看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E 3 ABCDE 4 ABCD 5 ABDE
【三、名词解释】
1 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原称邸,进奏官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提供京都信息的报告,称进奏院状。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带有“新闻信”性质。 2 《时务报》开设言论栏目,发表了梁启超、徐勤等人的许多政论,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人们称之为“时务文体”。 3 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于1926年9月1日复刊的《大公报》,是为“新记”《大公报》。 4 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新研”)是中国第一个提倡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群众组织。在“新研”的基础上,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左翼记联”)于1932年在上海建立。“左翼记联”成立后,出版了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创办了国际新闻社和《华报》。鲁迅积极参与左翼报刊工作。 5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1989年,党中央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提出该方针,认为“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都是我们所说的正面,都应努力加以报道。”同时也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但对在报刊上开展批评,针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有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由于宣传不当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对于在小范围进行的试验,宣传上要取谨慎态度,不允许公开宣传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东西,防止造成干部群众的思想混乱”。
【四、简答题】
1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报人的办报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
第二,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3)第三,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第四,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2 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3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第二,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
第三,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批判“技术第一”的思想;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五、论述题】
1 在华外报的出现及其由东南沿海向北伸展和向中国内地步步深入是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鸦片战争前英美的传教士宣扬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从而为鸦片贸易和其他商品打开中国人的大门,这种精神鸦片和物质鸦片同时输入中国的办法,实际上都是侵略。
此外,许多外报还积极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赤裸裸地鼓吹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总的说来,外报不管是中文的还是外文的都是殖民主义的侵略工具,当然也有个别报刊对中国持友好态度,但毕竟数量太少。尽管外报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一种表现,但在客观上也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
如:(1)带来了近代报刊,体现了民主观念。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与封建邸报不同,它由私人或团体主办,有独立的撰稿人,记者、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体现了民主主义观念。
(2)介绍西方文化,开拓读者视野。外报出现后向读者介绍了西方各种科学知识,尽管介绍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有关知识却扩大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使中国读者知道了市场经济、社会政治、出版自由、男女平等、民主法制,也使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革命口号逐步地深人人心。中国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外报宣传的影响。
(3)促进中国人自办报刊,推动了中国报刊的发展。外报创办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带到中国,使中国人认识到近代报刊的社会作用,同样外报还培养和锻炼了中国人,许多参加外报工作的中国人,接受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学习外国人经营管理、采访编辑、印刷发行等成套经验,为以后自办报刊打下了基础。此外,在印刷设备和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中国人在自办报刊的初期,有的租用外报的印刷设备,更多的是仿照外报设立自己的印刷机构,在以后外报衰落的年代里,他们的印刷设备陆续转移到了中国人手里。 2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一生主办过6刊1报,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邹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使办刊方针逐渐由初期传播职业教育消息转向报道时事政治和社会新闻;由谈一般社会问题,进而关注政治改革问题,《生活》成了“以大多数民众为立场”的“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面对国民党的利诱和迫害,他始终坚持这一正确方向。
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邹韬奋一心把报刊办成读者的“好朋友”,时时处处服务读者。首先,在报刊内容上,尽力提供给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最新“精神食粮”。其次,尽力竭智地处理好读者来信。对待读者来信的工作,反映了邹韬奋惊人的实际精神和细针密线的办事作风,更表现了他对“好朋友”的一颗滚热的心。此外,在报刊的经营管理方面,他同样着眼于服务,“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赢利为最后目的”。
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他一生办报从不模仿盲从,而是充满了不断创造和革新的活力,因而“生活”系列报刊既各具特色,又呈现出依靠民众集资经营的,为大众谋利益的独立公正的人民报刊的鲜明个性。第四,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邹韬奋认为:“天下最可鄙的是自私自利,天下最可敬的是为群为公。”他热情倡导公而忘私的傻子精神,他在黑暗的旧中国,为创办代表大众利益的报刊呕心沥血、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也正体现了“傻子的勇敢”。这种傻子精神就是大公无私地为人民新闻事业奉献,虽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亦在所不惜的精神。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