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满足中小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在教育或行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宽厚理论基础和前沿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上学吧小学教育自考题库立足基础知识点,并将重难点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编辑,希望可以帮助到考生。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主张从全人教育的角度阐释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注重学习者的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实现自我。这一观点属于()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宽容型父母是()
A.高控制高反应的
B.高控制低反应的
C.低控制低反应的
D.低控制高反应的
3、儿童与养育者分离时无外显焦虑,养育者回来的时候忽视,成人后表现为人际交往退缩,不自信。这是()
A.安全型依恋
B.焦虑—回避型依恋
C.焦虑—反抗型依恋
D.混乱型依恋
4、教师个体对学生态度冷淡、疏远、不关心退缩。这体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
A.低个人成就感
B.情感衰竭
C.去个性化
D.消沉、抑郁
5、一位初中生,非常叛逆,不愿意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管束,可是遭遇挫折之后,又非常脆弱,渴望得到父母的保护和支持。这体现了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的()
A.生理迅速发展与心理相对迟缓发展之间的矛盾
B.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C.开放性和闭锁性的矛盾
D.渴求感和压抑感的矛盾
6、下列属于外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
A.努力
B.身心状态
C.任务难度
D.能力
7、记忆术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
8、提出将职业适应性分为关注、控制、好奇和自信的人是()
A.舒波
B.萨维卡斯
C.霍兰德
D.帕森斯
9、强调工作的自由与自主,不愿意过多被烦杂的组织和规章所束缚,这属于职业锚的()
A.创造型
B.稳定型
C.自主型
D.技能型
10、埃里克森提到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发生在()
A.学龄期
B.成年早期
C.青春期
D.成熟期
11、提出“替代性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班杜拉
C.巴普洛夫
D.弗洛伊德
12、“给被辅导者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这是个体心理辅导的()
A.探讨技巧
B.面质技巧
C.沉默技巧
D.便听技巧
13、下列属于个体心理辅导问题解决阶段的是()
A.建立辅导关系
B.制定目标
C.进行评估
D.巩固效果
14、情绪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信念
C.行动
D.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15、下列不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目的的是()
A.预防自杀、伤人、精神崩溃等
B.使得当事人恢复正常社会功能
C.提高个体心理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D.给当事人情感安慰
16、升学、转学、应试等变化带来的厌学、人际冲突属于()
A.成长性危机
B.病理性危机
C.发展性危机
D.境遇性危机
17、小强是一个小学生,上学以来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冲动。任性的个性,上课很难安静,常常玩手指、做小动作,课堂上忍不住随意走动。他最有可能被诊断为()
A.焦虑障碍
B.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
C.自闭症
D.特定学习障碍
18、小王性格内向,他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交谈时都感到恐惧和不安,并会采取回避的行为,因怕丢脸而尽量不跟人接触,以致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小王最有可能被诊断为()
A.强迫症
B.场所恐惧症
C.依赖症
D.社交焦虑障碍
19、心理健康包括个体的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其中外部适应可以理解为()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0、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不包括()
A.情绪状态稳定
B.自我意识良好
C.人际关系良好
D.社会功能良好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团体工作阶段常用的技术包括()
A.建立关系
B.角色扮演
C.建立团体契约
D.引导参与
E.及时介入
2、韦斯勒认为“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包括()
A.绝对化要求
B.读心
C.过分概括化
D.情绪化推理
E.糟糕至极
3、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包括()
A.失败无望感
B.躯体性障碍
C.厌恶不满感
D.自杀意向
E.恐慌无助感
4、下列属于焦虑障碍的有()
A.分离焦虑障碍
B.特定恐怖症
C.惊恐障碍
D.抑郁障碍
E.强迫症
5、病与非病的原则包括()
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C.情绪状态稳定原则
D.人际关系良好原则
E.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正确共情所依赖的条件。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
3、简述赫洛克提出的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阶段。
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5、简述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
四、实际应用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请为五年级小学生设计一节45分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课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BCB 6~10 CABCC
11~20点击安装“小学教育自考题库APP”查看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 BDE 2 ACE 3 ABCDE 4 ABC 5 ABE
【三、简答题】
1 (1)辅导者要放弃自己主观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去从被辅导者的参考标准来观察和感受事物;(2)辅导者必须踏上一条与被辅导者的体验同步的情感旅程,但又不能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它们的感染;(3)辅导者不仅要体会到被辅导者难以觉察到的意义,而且也不能把这种处于被辅导者潜意识中的意义很快提出来与被辅导者对峙:(4)辅导者要善于运用言语与非言语行为表现自己的通情。(注: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6分) 2 (1)角色扮演法;(2)讨论分析法;(3)游戏活动法;(4)讲授法;(6)辩论法。(注:每点1分,答对5点即得满分) 3 (1)性的反感期;(2)向往年长者期;(3)对异性的狂热期;(4)浪漫的恋爱期。(注: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6分) 4 (1)认知发展辅导;(2)情绪调节辅导;(3)个性社会性辅导;(4)生涯辅导;(5)学业发展辅导;(6)青春期与性心理辅导;(7)精神障碍预防;(8)教师心理辅导。(注:每点1分,答对任意6点即得满分6分) 5 (1)焦虑是一种不快和痛苦的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甚至是极端惊恐或恐怖,甚至是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2)焦虑是指向未来,意味着某种威胁或者危险即将来到;(3)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的威胁或危险,用正常的标准来看,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符;(4)在焦虑体验的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四、实际应用题】
1 (1)确定课程主题:个性社会性的内涵很宽泛,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只要明确了内容且内容是个性社会性范畴,即得2分。(2)具体阐述课程目标:阐述1-2条,言之成理即得2分。(3)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言之成理即得2分;(4)课程设计的学情分析:根据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特点分析,言之成理即得2分;(5)教学重难点(1分);(6)教学方法(1分);(7)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5分):包括导入活动、主题活动、延展活动、总结反馈。分为高中低分三档。高分:4-5分;中等:2-3分。低分:0-1分。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