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教师资格考试。除了新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有笔试和面试组成,二者都在相应的年限里成功通过,即可成功考取证书。上学吧教师资格证题库在不同级别、科目都有丰富的精选题库,也仍在不断努力更新中,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成功考证。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8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
A.0
B.2/3
C.1
D.2
2、A、B两点分别在四x2+y2-6x+16y-48=0和x2+y2+4x-8y-44=0上运动,A、B两点距离最大值()。
A.13
B.32
C.36
D.38
3、
A.-1或1
B.-1或2
C.0或1
D.0或2
4、
A.连续
B.左连续但不右连续
C.右连续但不左连续
D.既不左连续也不右连续
5、
A.2
B.6
C.12
D.14
6、已知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1/3,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1/5,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1/15,则事件A和事件B同时都不发生的概率是()。
A.8/15
B.9/15
C.13/15
D.14/15
7、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
A.二分法
B.辗转相除法
C.大衍求一术
D.割圆术
8、下列不能用尺规(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是()。
A.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B.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C.已知斜边和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D.作任意角的三等分线
二、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求曲线y=㏑2x,直线x=1与x=5及x轴所围成平面区域的面积。
2、已知动点P与定点A(0,0,1)的距离等于P到平面z=4距离的一半。 (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动点P的轨迹方程所表示的几何图形是什么?
3、不透明的袋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乒兵球,分别标有数字1到10,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标号后放回袋子,再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标号后也放回袋中。 (1)求两次摸球的标号之和是3的概率; (2)求两次摸球的标号之和最大是7的概率。
4、列举义务教育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主要解法.
5、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统计内容中数据分析的主要过程,给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各写出2个)。
三、解答题 每小题10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
四、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1)写出义务教务阶段涉及的不等式的性质(2条即可) (2)阐述不等式的性质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20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在某习题课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如下例题:如图1,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中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连接PE,PC, 当BP为何值时,PE+PC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做。 教师这样启发: 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饮马问题”:如图2,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饮马,然后回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所走的路径最短?
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D,连接BD交直线1于点C。由于AC+BC=BC+CD=BD,利用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此时点C使AC+BC最小,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 学生:哦,会做了…… 问题: (1)给出该例题的求解过程 (2)指出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有哪些合理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设计题 每小题30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下面是某教材有理数”一章中“绝对值”一节的内容片段: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的行驶路程相等吗?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例如,图中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10个单位长度,所以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即|10|=10,|-10|=10,显然|0|=0。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3)如果a<0,那么|a|=-a 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其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2)完成“绝对值"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主要教学过程(含情境导入、概念理解、概念巩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ABC
【二、简答题】
1
【三、解答题】
1
【四、论述题】
1 (1)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士c>b±c。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a>b,c
【五、案例分析题】
1 (1)在CD上找C关于AD为对称轴的点M连接EM交BD于P,即PE+PC值最小(2)合理之处:该教师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合理之处:该教师直接举例,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方面的引导不够,不利于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设计题】
1 (1)运用了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了多种情况时,就必须抓住主导问题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在其变化范围内,根据问题的不同发展方向,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研究。这里集中体现的是由大化小,由整体化为部分,由一般化为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分”,但分类解决问题之后,还必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这种“合—分—合”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分类与整合思想。(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数轴学生能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数学符号表达绝对值的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2)教学难点: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中理解它的代数解释。3.主要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创设两辆汽车分别从同一处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千米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它们的行驶路程相等吗?(2)新课教授活动一:概念初步认识结合数轴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活动二:概念加深理解结合绝对值的定义,讨论a取正数,负数和0的不同情况。(3)巩固练习判断: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4)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绝对值的定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5)布置作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只考虑绝对值的实例。评分标准:(1)字迹工整、美观;数学概念回答准确,相关知识点回答全面。(2)字迹工整、美观;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设定合理。(3)优秀: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新颖;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突出;实现教学目标好: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基本合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突出;实现教学目标中等: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基本合理;基本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不太突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较差:教学过程基本完整;教学内容设计不太合理;基本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不突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差:教学过程不完整;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没有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不突出;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