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招生标准选拔性考试,考试选拔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专科)应届毕业生。各省普通专升本政策稍有不同,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厅公布的政策为主。专升本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考试科目和专业课考试科目,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备考。上学吧统招专升本题库针对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高效率备考。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例是()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其他
2、《采薇》这首诗选自《诗经》中的()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类比法
4、“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是名词活用为()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状语
D.表示方位与处所
5、《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A.七言排律
B.七言歌行
C.新题乐府
D.古题乐府
6、“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句出自()
A.《雨巷》
B.《听听那冷雨》
C.《洞庭一角》
D.《怀念萧珊》
7、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是()
A.《丧钟为谁而鸣》
B.《永别了,武器》
C.《太阳照常升起》
D.《老人与海》
8、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一部()
A.小说
B.悲剧
C.长篇叙事诗
D.史书
9、“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两句的作者是()
A.艾青
B.郭沫若
C.戴望舒
D.雪莱
10、下列作品中,以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婚姻状态为表现内容的是()
A.《伤逝》
B.《围城》
C.《春之声》
D.《失败了以后》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首
2、“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句中的“莞尔”,意思是____。
3、“君何患焉”中的“焉”意思是____。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句中的“见”是表示____的副词。
5、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
6、《又是一年芳草绿》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
7、余秋雨在其散文《____》中提到了“贬官文化”。
8、培根的《论言谈》是一篇____文
9、“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数句出自王蒙的小说《____》。
10、《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诗人____“三大颂”诗作中的一首。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无庸,将自及。(《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及
2、帝者与师处。(《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帝
3、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管晏列传》)
原
4、遂去,不复与言。(《渔父》)
去
5、不爱死,义也。(《驳〈复仇议〉》)
爱
四、翻译题 每小题2分,共4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此其所以为子房欤!(《留侯论》)
3、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谏逐客书》)
4、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五、阅读理解题 每小题6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牡丹亭·游园》(节选) 汤显祖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文中“行介”“步步娇”是什么意思?
2、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列出其中三种,并举句例说明。
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文学的趣味(节选) 朱光潜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文章题目中的“趣味”指什么?如何理解“活的趣味”和“死的趣味”?
4、文中画线部分引用了古语。这两句话分别出自哪两部作品?
5、这两段文字语言深入浅出,将抽象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请从论述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析。
六、写作题 每小题32分,共1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07年12月31日晚,北京大学在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晚会。校长许智宏致辞鼓励北大全体学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随后演唱了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赢得了台下数千学子们的热烈掌声。
要求: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AAD 6~10 BDBA
【二、填空题】
1 三百零五/305 2 微笑的样子 3 在这件事上 4 被动 5 白居易
6~10点击安装“APP”查看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
1 及:赶上(祸殃) 2 帝:成就帝业。 3 原:通“源”,流水的源头 4 去:离开。 5 爱:吝惜
【四、翻译题】
1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一点给共叔段安排一个地方。 2 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原因吧! 3 国家因此而富裕强盛,百姓也乐于为国家效力。 4 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贤纳士,首先就从我郭隗开始吧。
【五、阅读理解题】
1 行介:表演行走的动作。介:剧本中指示角色演动作时的用语。步步娇:曲牌名。 2 双关:袅晴丝。比喻:“春如线”或“彩云”“三春好处”。拟人:“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倒装:“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或“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夸张:“沉鱼落雁鸟惊喧”或“羞花闭月花愁颤”。用典:“沉鱼落雁”或“羞花闭月”。对偶:“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3 文章题目中的“趣味”指文学欣赏(鉴赏)趣味。“活的趣味”指不断变化发展的鉴赏观,“死的趣味”指一成不变的鉴赏观。 4 《孟子》和《中庸》。 5 作者运用“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等技巧,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在阐述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的趣味之不易这一观点时,作者结合个人经验反复阐述,令人倍感亲切,增强了说明力。比如,作者将战胜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成“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说明了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的趣味之不易。在阐明这一观点时,作者还不厌其烦地从初习文言文到改习语体文、学文言文、学诗、学外国文学等多方面结合个人经验反复阐述,令人倍感亲切,增强了说服力。
【六、写作题】
1 【立意探索】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吃透材料,把握材料的主导精神,然后依此立意作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关键在于激励北大学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包括材料中所涉及的那个年龄段的北大学子都熟悉的《隐形的翅膀》歌曲,也是起到励志与鼓励的作用。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①再创辉煌;②给生命插上隐形的翅膀;③隐形的翅膀让生命的意义更宽广;等等。【佳作展台】给生命插上隐形的翅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我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力量,给我支持,它带我飞向那片属于我自己的广阔天空。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吟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徘徊在汨罗江畔。看透这世事的污浊,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江中。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那双翅膀,承载着他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飞了起来。肉体虽然毁灭了,但灵魂却因此得到永生。我又来到了莲花池边,看到一个身影,惬意地遨游在莲花丛中。莲花赋予了他高贵的人格与精神,这就是他的翅膀。他向往的是“出淤泥而不染”,他的志向是那样高贵淡雅。生活的贫困不能阻碍精神的富有。他的翅膀拯救了他的内心,世俗的烦琐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的灵魂随着翅膀飞入了圣洁的天空。他的人生因为那双翅膀,飞入了一片新的境界。在那荒芜的院子里,轮椅上的那个背影显得那么凄凉和寂寞。他徘徊,他迷茫,生活的打击仿佛让他失去了全世界。他痛苦,他挣扎,他时时叩问着天地,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终于,看着那一花一草,他领悟到了,那一瞬间,他的背上抖出了一双巨大的翅膀。这翅膀因他那颗坚强的心而生。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他的翅膀带他飞上了蓝天,一片更加广阔的世界在他眼前展开。他的翅膀给了他重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是一种坚持,是生活的目标,是人生的指引。所有想要攀上人生顶峰的人,都应该带着这样一双翅膀上路。有人说这翅膀不存在。不,我分明看到那些从我眼前走过的伟大的先人们,都带着他们的翅膀。这翅膀带他们飞上了天,它洗涤了人们的心灵,净化了人们的灵魂。之所以说它隐形,是因为它埋藏在人们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默默地给人力量和支持。翅膀来自于自己的心灵。想要拥有强壮的翅膀,就要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让自己的心变得越发坚强,我们的那片天空就会越发宽阔。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也能插上那双隐形的翅膀,飞翔在属于我的那片天空。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