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满足中小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在教育或行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宽厚理论基础和前沿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上学吧小学教育自考题库立足基础知识点,并将重难点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编辑,希望可以帮助到考生。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提出程序教学的教育家是 ( )
A.艾斯纳
B.斯金纳
C.加涅
D.奥苏伯尔
2、有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提出的重要概念,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 )
A.联想
B.认知
C.同化
D.顺从
3、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都主张 ( )
A.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内容即教师的经验
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 ( )
A.学习材料
B.学校材料
C.符号表征
D.符号表示
5、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所主张的课程开发基本方法是 ( )
A.活动分析
B.工作分析
C.目标分析
D.审议
6、在学校本位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中,施瓦布认为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是 ( )
A.教师的需要和兴趣
B.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C.课程发展的需要
D.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问题
7、首次提出“课程教学”理念的是 ( )
A.韦迪
B.施瓦布
C.杜威
D.艾斯纳
8、在课程研究史上,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的课程论专家是 ( )
A.布鲁纳
B.斯腾豪斯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9、以下涉及隐性课程问题的是 ( )
A.附带学习
B.主学习
C.副学习
D.附学习
10、10. 在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中,“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所体现的是 ( )
A.课程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课程建构取向
11、11. 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 ( )
A.学科结构运动
B.进步主义运动
C.社会效率运动
D.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
12、12.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典型的课程包括“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它们属于( )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儿童本位经验课程
C.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13、13. 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是 ( )
A.程序教学模式
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指导教学模式
14、14.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人格理想是 ( )
A.全面发展的人
B.独立个性的人
C.有美德的人
D.自我实现的人
15、15. 正式的选修制最先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确立的 ( )
A.埃利奥特
B.斯太克
C.洪堡
D.巴罗
16、16. 在本质上追求“解放理性”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 )
A.普遍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性目标
17、17. 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
A.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B.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C.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D.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18、18. 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这属于下列哪位教育家的观点 ( )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瓦根舍因
D.斯腾豪斯
19、19. 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 ( )
A.发现式学习
B.合作学习
C.自主式学习
D.讲解式教学
20、20. “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这属于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的 ( )
A.好奇心
B.能力动机
C.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D.自居作用
21、21.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斯金纳
22、22.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瓦根舍因和 ( )
A.博莱
B.古巴
C.克拉夫基
D.施滕策尔
23、23.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 )
A.准确性
B.精确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24、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布卢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典型特征的是 ( )
A.教育目标具有综合性
B.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C.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D.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5、25. 苏格拉底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提出的“精神助产术”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 )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自主型教学方法
C.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D.有意义教学方法
26、26. 一般认为,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主要包括恰当的提问和 ( )
A.知识的传授
B.创设对话情境
C.活动体验
D.教师的引导
27、27. “道尔顿计划”的提出者是 ( )
A.华虚朋
B.克伯屈
C.杜威
D.帕克赫斯特
28、28. 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 )
A.同步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以上都包括
29、29. 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视为一个 ( )
A.实施驱动的过程
B.线性过程
C.重组建构的过程
D.整合过程
30、30. “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属于 ( )
A.目标达成模式
B.差别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ACD 6~10 DABDB
11~30点击安装“小学教育自考题库APP”查看答案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