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管理的核心考试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和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法学、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教育预测与规划、毕业论文(实践考核)等。上学吧自考教育管理题库将这一块板块的历年真题进行了收集和解答,如果您能坚持刷题,必然学有所获。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4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教育预测的主要内容
2、简述教育规划均衡发展原则的内涵与要求
3、简述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4、简述科学的教育决策程序应包含的基本阶段
二、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试述教育规划在宏观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试述地方教育规划编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 第1小题12分, 第2小题13分,共2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题37表数据为某市8个区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3~5岁幼儿毛入园率统计结果。试以该表数据为例,说明可用何种预测方法分析幼儿毛入园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要求指出具体的统计方法及主要操作要点,不需要做具体计算)
2、为制定本市教育规划,A市(地级市)建立了教育规划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等五位成员组成。在制定教育规划过程中,规划小组多次召开小组会议,最后制订了本市的教育发展规划,并提交市政府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问题:根据教育规划制定的有关理论与趋势,分析该市教育规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1)人才需求预测。 (2)教育发展模式的预测。 (3)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预测。 (4)教育布局的预测。 (5)教育投资预测。 (6)教育人口变化的预测。 (注:每点1分,答对任意5点得满分) 2 :(1)均衡发展原则是指教育规划必须统筹城乡教育与区域教育,从而缩小并最终消除各种教育差距,实现各种教育均衡发展。 (2)教育规划必须始终坚持均衡发展原则,实现薄弱环节、欠发达地区、弱势人群教育的超前发展,从而达到消除各种教育差距,解决各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目标,以保障每个学生、每个公民接受教育、接受同样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公平。 3 :(1)宏观背景分析。(2)教育发展现状。(3)教育发展需求。(4)战略方针。(5)战略目标。(6)战略重点与战略步骤。(7)对策建议。 (注:每点1分,答对任意5点得满分) 4 :(1)确定目标。(2)拟订方案。(3)方案优选。(4)组织实施。(注:答对1点给1分,顺序正确给1分)
【二、论述题】
1 :教育规划在现代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规划,就不可能有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 (1)教育规划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上已经从追求数量扩张进入到了追求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规划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评价中,发展规划具有强烈的指标作用。 (2)教育规划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教育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能有效促进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能较好地理顺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避免教育发展的大起大落,从而达到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3)教育规划为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目标和依据。没有目标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行动。教育规划的制定,使教育事业发展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规划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有效地调节、控制和督促各项教育工作的进行,使各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少走弯路,更富有成效,发挥出规划管理这一中心环节的作用。 具体论述。 (注:观点基本一致,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 2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领域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非均衡化发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领域,教育政策也把效率放在了优先位置,致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这种不均衡的发展趋势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发展。如何在现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和效率,是地方教育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 (2)人口流动与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流动,其中包括大量的受教育阶段特别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随父母流动的适龄儿童。流动的适龄儿童对地方教育规划的编制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受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在受教育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明显的不公平待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镇户籍人口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就成为科学编制地方教育规划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3)服务地方经济重点领域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区位、产业特色和文化传统,因而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城经济特色。地方教育主要为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地方教育规划如何做到既能够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又能够兼顾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这是地方教育规划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问题。地方教育规划的编制要认真领会地方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吸收其他行政部门和产业行业的有关人员参与教育规划的编制和研讨,充分广泛地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此外政府要加强统筹和联系,搭建各行政部门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真正使地方教育规划成为地方国民经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为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培养人オ的同时,广泛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全面支撑区域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服务教育自身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功能本身是多方面的。发展经济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是第一要务。我们可以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但经济功能的实现应该以育人价值的实现为前提,不能把教育的经济功能置于育人功能之上。因此,在编制地方教育规划时,我们要理性看待教育的经济功能,适当重视教育在政治、文化、科技、国防等方面的价值,突出强调教育本质性的育人价值,克服舍本求末的唯经济的价值取向。 具体论述。 (注:观点基本一致,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
【三、材料分析题】
1 :计算人均收入与毛入园率的相关系数r(或积差相关系数),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然后再看线性相关程度,如果0<|r|<1,则可说明毛入园率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如果|r|>0.7,可认为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如果0.3<|r|≤0.7,为中度线性相关,如果0<|r|≤0.3,为低度线性相关。 (3)可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毛入园率为因变量Y,以人均收入为自变量(预测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用人均收入去预测毛入园率。 2 :(1)科学的组织机构是教育规划制定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目前教育规划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科学的教育规划组织应结合政府部门与研究机构,配备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和部门结构优化的规划人员。而专家咨询与参与是确保教育规划科学、合理的必不可少的力量。政府职员与专家学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既能发挥政府在教育规划中的主导作用,又能以专家咨询、专业人员参与为依托提高教育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教育规划的制定自然应该以全社会的参与为基础和保障。教育规划组织应通过直接吸收家长、教师、校长、企业、社区等方面人士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与建议,来实现社会参与,保证教育规划的民主与公平。 (4)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该市在进行教育规划时建立的教育规划组织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没有教育和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也没有校长、教师、家长等方面人员的参与。 (5)这种单一的规划主体模式容易具有自身的价值偏好、认识局限等难以克服的弊端,很难全面考虑社会各个方面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注:观点基本一致,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