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我们这里的自考专业课包含了各专业的专业课试题。如会计专业中的《高级财务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等。专业课想到公共课来说,难度更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通过考试,我们上学吧自考题库将该考试近10年的历年真题进行了收集和解答,如果您能坚持刷题学习,通过考试不难。现在就点击安装APP刷题。以下为试卷的详细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劳动者
B.培养接班人
C.立德树人
D.培养建设者
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
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
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
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
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
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
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
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
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
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
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
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
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
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
6、德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
A.规范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
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C.《中小学德育大纲》
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8、学校德育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
A.身份期待
B.角色期待
C.功能期待
D.价值期待
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
A.德育学科课程
B.德育活动课程
C.德育隐性课程
D.德育直接课程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
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般影响之间的矛盾
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
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
A.引导
B.奖励
C.惩罚
D.示范
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创造性
D.生成性
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这指的是学生品德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功能
15、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
A.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
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D.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
16、学校德育最基础、最重要的实施途径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途径是()
A.德育课程教学
B.学科教学
C.德育基地建设
D.德育活动
17、同辈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具有()
A.显示性特征
B.隐蔽性特征
C.普遍性特征
D.特殊性特征
18、价值澄清模式的价值澄清四大要素是()
A.以认知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
B.以情感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
C.以意志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
D.以生活为中心、接受现实、鼓励进一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
19、在对传统品格教育过于强调“美德袋”式的德育所存在的片面强调强制灌输,忽视学生道德成长主体性的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德育模式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价值分析模式
C.体谅关怀模式
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0、在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中,诺丁斯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动机重在培养学生的()
A.互动能力
B.关心能力
C.对话能力
D.道德能力
二、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5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德育的本质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德育内容影响德育内容选择主要有哪些因素
3、简述德育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其功能
4、简述校园游戏中的德育因素
5、简述德育资源意识和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
三、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小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联系实际,试论如何建设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四、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案例材料《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4日刊发了题为《拯救被网络游戏吞噬的灵魂》的文章,摘录如下: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1.91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这些互联网的第一批原住民,对电子屏幕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他们习惯在虚拟环境中寻找乐趣,但也容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团委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中时,却意外地收到了这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许多未成年人由于沉迷游戏脱离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打游戏大额消费父母的钱,甚至进行偷窃,严重的还会模仿游戏中残忍血腥的行为。从众多类似的热点事件中,不难看出,一款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才能够真正带给他们正向的体验,反之,则会带给他们错误的导向。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孩子,现实世界永远比虚拟世界丰富和真实。问请你从综合运用德育方法的视角就如何“拯救被网络游戏吞噬的灵魂”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BCA 6~10 BBBDA
11~20点击安装“自考题库APP”查看答案
【二、简答题】
1 (1)德育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一般社会性在个体德性品质上的具体体现及综合运用。
(2)其主要特点是:德育是一种规范化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特殊性德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即受教育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德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即知行合一、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2 (1)德育内容就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2)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有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德育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的发展需求、民族文化传统、偶发因素。 3 (1)德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增进学生的道德理智和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类型。
(2)德育活动课程的功能:激活学生的道德动机;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感。 4 (1)游戏活动蕴藏着德育契机。游戏中潜在的德育资源会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将学生热爱的游戏与品德培养有效结合之后,学生品德的养成过程会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
(2)游戏中有丰富的道德资源,从游戏的规则性、交往性、情感性来看,游戏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3)游戏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游戏本身使学生主动投入,从而增加德育的实效性,并可以形成对德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使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在活动中实践道德。 5 (1)德育资源意识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的而积极关注具有德育价值的事物,并主动而敏锐地进行捕捉和利用的主观意向性思维活动。
(2)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有:确立德育资源意识是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必然选择:确立德育资源意识是构建和优化德育环境的前提条件,确立德育资源意识能为提高德育实效开辟现实路径。
【三、论述题】
1 (1)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应合理调动多方力量,相关的建设力量包括校内力量和校外力量。相关主体应适当确定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的主导方或责任方,校内力量应成为主导方或责任方。关主体应适当确定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的参与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参与者提供参与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的基本路径与交流的途径。
(2)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需要把握的四个基本原则:特殊性原则,要考虑学校、班级的特殊性,使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更具针对性过程性原则,相关主体在建设学校内部德育环境时,要把握建设的具体过程,注意整个过程的道德性科学性原则,学校内部德育环境的设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考虑合理性、经济性、学生心理适应性;艺术性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景观、制度规范的艺术内涵使之具有对学生进行艺术陶冶的价值。
【四、案例分析题】
1 (1)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既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风险和负面影响。除了政府、社会、学生家庭的努力学校德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游戏等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用讲授法帮助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知,鉴别各种网络信息,分清真假美丑是非善恶。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学生列举利用网络资源取得成就的榜样和因沉网络而走上邪路的正反两种典型,给学生以激励和警示。运用情感陶冶法,设置深受网络游戏损害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运用奖惩法,对主动远离或正确把握网络游戏的学生予以适当方式的奖励,对沉湎网络游戏的予以必要的惩罚。运用心理辅导、行为训练等方法对沉湎网络游戏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其改变现状。
如果这样刷题不过瘾,请立即安装APP刷题,历年真题、高质量模拟题应有尽有。